優秀設計師
“紅傘傘,白桿桿,吃了一起睡板板,睡板板躺棺棺......”
這應該是云南最魔性的兒歌了,如果你仔細體會,那么一定會一陣涼意襲來,這就是告誡大家不要亂吃野山菌最接地氣的宣傳,不過有一種菌是可以放心吃的,而且識別度很高,幾乎人人都認識的雞樅菌。
不認識的野山菌千萬別亂吃
雞樅菌個頭瘦長,頂部灰色偏黑,有個橢尖頂,一旦發現就是一大片,無論是燉湯還是煎炒都非常美味,有的朋友還將雞樅菌做成雞樅油,湯料或者面條幾乎是百搭,可以吃很久。
一塊玉米地長處40窩雞樅的風水寶地云南玉溪市易門縣農民段斌家的一塊玉米地里,每年都會長很多雞樅菌,這塊位于林中邊緣的玉米地,去年收獲了60多窩雞樅菌,今年到現在已經收了40多窩,按現在雨水的趨勢,超過去年是非常有可能的。
據段斌介紹,這塊地的玉米幾乎就成了額外的收入,而雞樅菌才是這塊地的主要收入,因為每年都會長出大片雞樅菌,自家又吃不完,所以就會拿到市場上銷售,和那些花花綠綠的野山菌不一樣,雞樅菌那種淡灰黑色的氣質,一看就沒有毒。
當然大家可不是拍腦袋的行為,因為雞樅菌識別度極高,云南的男女老少對野山菌識別水平非常好,盡管也會看走眼一些有毒的野山菌,但對于雞樅菌這種美味,那是絕對不會看錯的,當然種花家也是認識雞樅菌的,畢竟當年在老家也采過不少窩雞樅。
因此在野山菌中毒高發的云南,對于無毒且美味的雞樅菌,那是絕對不愁銷路,而段斌看著滿地的雞樅菌也是眉開眼笑,挑快成熟的采摘,到市場上剛剛好全部張開,要不然那個漂亮的傘蓋容易碎,賣相就不好了。
而那些剛露頭的雞樅則還需要點時間,段斌扒拉了一些落在地上的干松針給菌子蓋上,呵護的姿態表露無遺。段斌稱他家還有一塊700多畝的山林,干巴菌、白蔥、紅蔥、青頭菌、奶漿菌、雞油菌等,每年都采摘不少,今年在這塊700多畝的山林中圍了一塊200多畝的林地,干巴菌收了60多公斤,雞樅菌已經收了200多公斤。
雞樅菌為何會偏愛這塊風水寶地?雞樅菌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營養非常豐富。雞樅菌子實體中等至大型,傘蓋伸展,菌蓋表面光滑,頂部顯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淺土黃色、灰白色至奶油色,初期傘蓋完整,成熟候會裂開。
有經驗的朋友一定知道,雞樅菌要么沒有,找到就是一大片,而且在雞樅菌附近的一定會有一窩白蟻,因為雞樅菌是一種和白蟻共生的菌類,黔西南總共有7種白蟻與雞樅菌共生,這里雨水充沛,自然生態條件優越,雞樅菌質量極佳。
野山菌生長條件中,雞樅的條件應該是最苛刻的,它和白蟻共生,白蟻在建巢以及采食過程中為雞樅菌傳播菌種,雞樅菌的小白球也供白蟻獲取各種營養,當雨季來臨時,雨水深入白蟻窩周圍,有利于雞樅菌菌絲生長,一直到雞樅長出地面,形成雞樅窩。
雞樅菌美味無比,但要享用卻不容易,整個云南的雞樅產量不過就2000噸,而且運輸難度很大,因為雞樅菌傘蓋比較薄,成熟后裂開很容碎,長途運輸后品相極差,所以很難銷售到外地。
另一個則是雞樅菌人工培植比較困難,這個白蟻共生就讓人頭大,為了培育雞樅菌,還得養一窩白蟻?從理論上來看似乎不難,但實際操作難度就比較搞了,模擬白蟻共生的環境成本也很高。
中新網在2012年就有報道過昆明一個人工雞樅培育基地成功實現了人工培育,但整個實驗經歷了5年,并且還會集了各路專家合作完成的。
資料顯示,這是一種名為“黑皮雞樅”的雞樅菌,而且能產量化生產,據云南大學付子艷、李榮春的《雞樅菌屬與華雞樅屬分類研究現狀》中的世界雞樅菌檢索索表可知,黑皮雞樅菌學名煙灰雞樅菌,確實是屬雞樅菌屬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