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設計師
作者:葉雨婷
中國海洋大學供圖
4月4日,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參加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的專家和工作人員的自駕車輛經過消殺后,在封閉區域停放。此時,青島的高校正處于封閉管理狀態,專家和工作人員需提供3天3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途中做到“兩點一線”,做好個人防護,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長安大學供圖
在今年研考復試期間,長安大學設立28間考研線上復試專用室。專用室環境安靜,有穩定網絡,配備攝像頭、支架等,24小時開放,學生隨到隨用。
東北師范大學供圖
3月17日,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大門,工作人員正在對轉運畫材物資進行交接消殺。3月15日,東北師大采取靜態管理模式。恰逢研究生復試在即,美術專業的考研學生急需一批專業畫材物資。美術學院克服困難,購置基礎畫材,并贈予學院在校學生。
新冠肺炎疫情對研考的影響始終沒有停歇過。2020年,傳統的線下復試模式受到挑戰,探索了線上復試。2021年,初試前有考生“出不去”“進不來”,首次出現了“陽性”考生,最終還是平安度過。2022年,初試與新冠肺炎疫情狹路相逢,多地出現遭遇戰、攻堅戰,但還是實現了“應考盡考”。但是,沒想到,臨近復試,疫情又反撲……
“雖然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但我們立刻進入了‘戰斗狀態’。”
3月11日下午14時,關于全國研招錄取工作的視頻會正在進行中,幾乎是同一時間,東北師范大學幾位參會老師的手機上突然彈出消息:“長春市將實行封閉式管理”。這讓他們心里一下子“提溜”了起來。
“我們立刻意識到,雖然全市封閉式管理,但是研招工作必須如期進行,我們要迅速拿出一套方案。”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主任邢蓉說。
就這樣,疫情防控和復試錄取工作的“雙線戰”正式打響。視頻會后1小時,邢蓉和3位同事開始整理考生數據庫、匯總復試錄取工作材料,做好居家辦公準備。會后兩小時,研考國家線重磅發布,研招辦第一時間對近2.7萬條初試考生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初步掌握考生情況。會后5小時,研招辦對學院(部)的復試工作做初步部署。會后20小時,校園封閉管理,但恰是考生咨詢的高峰時段,他們第一時間在網站及微信公號發布復試工作常見問題問答……
對于上海、吉林、山東等地的高校來說,這次疫情“倒春寒”來的格外突然,也格外寒冷。忽然之間,校園封閉管理、復試如期進行、考生分散考試……在各地各校無數一線老師的堅守下,“讓復試如期順利進行”成為考生們圓夢的最后一環。
云端
每年的三四月,考研復試一直是高校校園里最令人緊張,又充滿希望的一件事。來自各地的學子攥著復試通知,提前走進了向往已久的高校。然而,這樣的經歷對于今年的一些研考生來說,卻是無法體驗的奢求。
這段時間,一些地區和高校實行“封閉”“準封閉”管理,線下復試無法組織,“云上”復試成為唯一的選擇。
“老師,我面試結束啦,網絡很順暢,我感覺表現得還不錯。”“老師,我已考研上岸,感謝復試期間您對我提供的所有幫助,祝您工作順利。”在上海理工大學結束考研復試同學,紛紛向老師匯報了考試進展并對學校的暖心做法表達了感謝。
當上海全城面臨抗疫“大考”之時,也正值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的關鍵時刻。3月底,上海理工大學3000余名考生“云端”參加復試。學校1200余名考官、300余位工作人員及志愿者通力合作,為“云復試”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校外規劃院會場每日防疫消殺
“招考無小事”,考研更是關系到多少學子的學涯前程。嚴峻的疫情形勢和繁復的防疫要求又平添了大量流程和環節,僅考官和考務人員的進校通勤和集中隔離就大費周折。
校內集中面試時間正趕上上海以黃浦江為界進行分區封控,有老師為了不被封在浦東家里,連夜出門提前住到學校;有老師自己作為考務人員被封在小區,于是跟住校的學院辦公室老師線上線下“打配合”;還有老師每天忙碌在現場,困了累了就直接在辦公室打地鋪……這些迅速集結的力量,默默地保障復試工作“全流程”暢通。
周圍環境不安靜、網絡情況不穩定、同宿舍同時段多人應考……學校準封閉管理狀態下,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復試場地,成為在校考研學子的燃眉之急。
“考研復試,請勿打擾。”因此,學校將會議室、辦公室、活動室等變身成“復試小屋”,配備上路由器、三腳架、電腦轉換接頭、接線板等設備,并掛上相應的提示牌,還有師生志愿者進行現場服務。這樣的復試場所,不僅讓校內學生享受到“貴賓待遇”,也得到了外校考官的贊賞。
這并不是個案。據了解,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切實落實屬地責任,克服困難,全力為考生參加復試創造條件。西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長安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高校針對學生宿舍環境不安靜、雙攝像頭布置不方便、網絡不穩定等問題,緊急開放教研室、實驗室、會議室等場所,部分黨員干部讓出辦公室,加裝“雙機位”攝像頭等設備,改造成獨立、專業的“網上復試專用室”,供有需求的考生免費預約使用。
據教育部統計,今年399所高校為本校報考外單位研究生的學生參加復試提供了臨時開放的獨立專用房間,共計開放房間達兩萬間,共服務考生22.65萬人次。
云端的復試究竟可以有多少種形式?4月1日,吉林大學的線上復試模擬演練正在有序進行中,突然傳來一則意外消息。
外國語學院的考生小奇(化名)在演練當天被拉到了吉林市方艙醫院,不具備符合條件的復試網絡和環境。經過多方協調,學校為該名考生制定了特別復試預案——“救護車上的復試”。
救護車上的復試現場
隨后兩天,學院與小奇多次模擬演練,幫助考生在特殊環境下熟悉復試流程。5日,復試正式開始,小奇身著防護服、戴口罩在救護車上順利完成復試。考試結束后,小奇給學院老師發來了信息:“這些天來,謝謝各位老師和醫務人員給予我的幫助。”
如今,這位在救護車中復試的女孩的考研夢有了圓滿的結局,她已被該學院擬錄取。在吉林大學,像小奇這樣的特殊復試還有很多,定點治療醫院、過渡病房、方艙醫院、抗疫執勤車、防疫物品庫房、志愿者社區、集中隔離點、校園封控寢室……學校3000余名復試教師和工作人員全力組織保障復試工作,確保近8000名復試考生應考盡考。
堅守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如期、順利的復試,這背后離不開一群人的堅守。
3月13日下午4點,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秘書王巍來到了學校,這一次踏入校門的意義很不一樣,這一次,他不知道要在學校里住多久。
作為校園實施封閉管理期間研究生院的住校人員,王巍除本職工作外還負責處理研究生院的基本事務。除往常復試的數據準備、系統調試等工作,作為研招辦唯一駐校人員,他還奔波于準備封閉復試區域,逐個勘察教學區教室復試條件、協調搬運復試物資和防疫物資等工作。
人手有限任務繁重造成協調困難,但在校園里體會著師生同心、共同抗疫的溫情,王巍感慨:“沒有難過和難處理的事情,辦法總比困難多”。
學院教務員以校為家,堅守崗位
每天6點起床,12點入睡,對他而言,休息便是中午去食堂打個飯、做個核酸檢測,偶爾下午有時間,他會在校園里運動一下。王巍老師的愛人作為學院的團委書記,也在封校期間住校。“我閑下來對方又忙起來了”,兩個人各自在不同崗位上忙碌著,能在同一時段空下來聊上幾句近況都顯得有些奢侈。
“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是最值得的時刻,一時的分別是為了更好地相聚,我們終會重逢在櫻花爛漫的海大園。”王巍說。
對于在疫情防控和考研復試雙重壓力下的老師來說,堅守工作崗位并不是說出來好聽的“漂亮話”,在這背后,是一次次的無助,一次次的不安,一次次的堅持。這些工作,是瑣瑣碎碎,也是環環相扣。
4月2日,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晚上10點過,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組織的考前考務會剛剛結束不久,高老師再次接到了研究生院招辦老師的電話,詢問學院復試準備的情況。
“我們這次都是萬分的謹慎與慎重,盡管昨天已經演練了一遍,線上分別測試了考生和面試專家的網絡環境、系統操作;但考前的考務會還是開到了晚上9點多,不斷地修改并細化秘書及面試專家的操作手冊,每位老師分工不同,各司其職,手冊上詳細記載了什么時間哪位考務老師該做什么,都精確到了分鐘……”她回答著,但內心依舊有些許不安。
面對疫情防控政策的反復,對于首次擔任考務秘書的她來說,研究生招生復試的準備工作充滿了壓力和挑戰。逐一敲定每項工作基本內容,反復演練再做細節調整,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在學院內進行充分的討論后,再對每一項流程進行確認,這樣的過程往往會重復很多輪,往往不知不覺中工作就到了深夜。
“事實上,從組織本次復試工作開始后,這幾乎是每位考務老師每天的狀態。由于上海的疫情防控,本次復試最大的變化是,由過去的學生線上、面試專家線下,變成了學生線上、面試專家線上、考務秘書線下,三線作戰的局面,每一個操作環節有任何一個細節漏掉,都可能會給復試工作帶來很大的障礙。”高老師說。
4月3日,清明假期的第一天,也是復試的日子。早上8點整,商學院國際商務碩士專業7個面試組,共86名考生、35位面試專家、14位考務秘書同時在線開始復試,按照之前定稿的各項操作指南,每一組復試的進程都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現在復試工作已經結束了,窗外已春暖花開,我內心里也滿懷期待,期待這次在云端見到的同學們,能夠在接下來的9月,在上財校園里迎接他們!”高老師說。
攻堅
龐大的工作量、繁瑣的程序、無數的未知,讓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復試成為高校教師業務能力的一場大考。
“長春全市封閉式管理,消息一出,大家都很焦慮,特別是各個學院(部),都在問我們到底該怎么辦。整個研招辦只有4個人,我們既要讓他們從技術上熟悉線上復試的各個環節,又要讓大家心里有底。那段時間,我們和所有學院(部)的研招領導、秘書每天都是工作熱線,大家是全天候合作伙伴,一起奮戰。”邢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復試工作人員及考官居家辦公、分散在校園以外,部分考生靜態管理、封閉在寢室以內,有的考生在集中隔離點或收治醫院參加復試等種種新問題接踵而來。于是,東北師范大學歷史上首次使用網絡遠程考官分散模式進行復試,首次由紀監委、研招辦聯合進行網上巡考,首次在宿舍樓內為復試考生設立專用復試考場。
在此基礎上,邢蓉和同事們系統梳理了20個復試錄取工作關鍵環節,詳細剖析各環節風險隱患,制定16個制度文件及工作臺賬。截至4月12日,全校22個學院(部)共復試考生3758名,參與復試工作的教職工950余名,設置線上考場621個,耗時近 0個小時,平穩順利完成網絡遠程復試。邢蓉的丈夫在長春市某醫院工作,受疫情影響,這所醫院成為“黃碼醫院”,封閉在醫院工作的丈夫也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這一個多月,兩人只能在工作間隙互相報個平安。
“我們會調侃說,我們兩人是‘醫’路有你,‘研’途有我。我想,人總是要面對和經歷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這個崗位上,就應當承擔下來。”邢蓉說。
和東北師范大學不同,地處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的復試形式采用“專家集中+考生網絡遠程”。考生不進入學校,均各自在目前就讀學校或居住地通過網絡遠程方式參加復試,復試專家和工作人員則到指定封閉區參加復試工作。
3月16日夜里,青島市發布通知,部分地區所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主任牛德強封閉在了學校的魚山校區。
于是,牛德強每天白天參加學校的疫情防控教學工作組的各項工作,晚上時間則起草各項復試工作的準備方案等材料。第三周起,他和同事開始組織復試工作,連續奮戰的9天里,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起床,早餐匆忙應付一點或者不吃早餐,駕車15公里左右趕到學校,晚上基本上都在8點鐘以后,才準備回家,“吃和住的狀態就像在緊張的戰斗一線”。
“有同事問我,為什么不等一等,拖一拖。我回答說,往大里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往小里說,事關考生的切身利益,等不起,更拖不起啊!”牛德強說。
就這樣,牛德強和同事組織全校25個招生單位的1100余名教師,3600余人次,連續奮戰9天,圓滿完成了4400余名考生的復試工作任務。
4月5日晚9點多,當最后一個學院復試工作全部結束后,牛德強收拾好所有的材料和設備,把封存材料和設備的教室貼好封條。在與研招辦的兩個同事從教學樓里走出來時,這個中年男人的眼淚一下子涌了上來。
“感謝我們研招辦這個堅強的戰斗集體,也感謝我的同事們,大家都是平凡崗位上的英雄,把每一項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牛德強感慨地說。
4月4日,當“老師們辛苦了”的聲音最后一次此起彼伏地從電腦中傳來,同濟大學2022年全日制碩士生復試工作落下帷幕。復試工作自3月22日正式啟動,已有32個學院開展了千余場次的研究生網絡遠程模擬測試和復試。
在校園實施動態封控管理的特殊情況下,為了方便學院設置線下主會場,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積極配合學校安排,主動將內部會議室騰出,并迅速組建了工作專班,安排專人對接,從防疫、軟硬件環境、后勤保障等多個方面為研究生復試工作保駕護航。
在同濟大學土木學院,復試方案確立時,距離復試開始時間已不足一周。在此期間,孩子都停課在家、核酸檢測成為每日日常、封樓通知此起彼伏……這使得辦公室人員調度、時間安排的難度大增。
收取考生復試資料,導入最新復試題庫,租借近百間線上會議室,確定專家組及技術秘書名單,制定詳細完備的復試流程及應急預案,對專家端、學生端、技術秘書端的多個在線會議系統進行一對一、多對多的反復測試……于是,學院的教務老師們夜以繼日地堅守奮戰,最終收獲了屏幕中的掌聲與感謝。
希望
雖然過程艱難,但考研復試伴隨的是“上岸”的喜悅與希望。
3月11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全體師生的正常校園生活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因學校出現感染者,全校6556名學生被安全轉運至吉林市等7個地市各定點醫院、方艙和酒店封閉隔離。
3月24日,學校疫情熱線接到了一個來自吉林市高新北區方艙隔離學生的電話:“老師,我28日要參加沈陽農業大學研究生復試,學校要求26日調試設備,方艙(醫院)里面別的條件都挺好,就是網絡不太好,怕影響復試,希望能有更穩定的環境進行面試,請老師幫助。”
面對這一緊急問題,接聽熱線教師當即表示請學生放心,學校一定會為學生考研復試保駕護航。同時第一時間將學生反饋情況向學校主管領導匯報。經過摸排,目前學校有4個學生考研復試臨近,需要28日參加線上復試,因所在兩個方艙醫院存在網絡不穩定、無法提供單人獨立應試場所等方面問題。
在這之后,吉林市政府指派市教育局、市衛健委、急救中心、方艙醫院協調4輛救護車為復試學生建立臨時單獨線上復試考場,配齊防疫物資,保障網絡環境滿足遠程視頻復試要求。同學們在“臨時考場”順利完成了設備調試工作,并如期參加線上復試。
“隔離病毒,隔離不住愛。”考試結束后,這4個學生紛紛向工作人員道謝。
在方艙里的考試需要克服很多困難,而在方艙里收到錄取的通知,則讓隔離生活增添了一道陽光。
“恭喜你,考入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129名醫護人員援建的長春市會展中心5號方艙醫院,傳來了讓所有人開心的好消息。來自吉林大學的同學小孫,在方艙醫院大家的全力保障下,完成了一場“特殊”的考研復試。
3月18日凌晨3點半,小孫抵達方艙醫院。當時,他還在準備研究生復試。得知這一消息后,方艙醫院的醫護團隊和研究生導師紛紛提供幫助。
準備復試的這段時間,面對24小時亮燈和吵鬧的環境,小孫的身體精神都有些崩潰,好在他很快平穩了心情,按照計劃盡全力準備,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他換到了相對安靜的位置。
接到了武漢大學研究生復試的通知后,5號方艙的醫護人員單獨為小孫騰出了一間處置室作為復試場地,保證相對安靜。醫務人員還重新搭建了一條專用網線,并輾轉為他協調設備,確保復試過程中網絡穩定。
由于復試需要雙機位,小孫的父親借來了三腳架和耳機,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幫他順利帶入。
復試準備工作的小插曲不斷。因為三腳架有一些損壞無法穩定直立,方艙內的患者也合力幫助,用一次性筷子和醫用膠帶穩定三腳架。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的研究生教學秘書劉丹老師得知小孫在方艙醫院隔離就醫,也安慰他不要著急,學院會全力支持做好他的面試工作,并多次和他測試網絡效果。
“我在方艙醫院,所以拿不到身份證。”在復試現場,小孫無法驗證身份信息,復試老師紛紛鼓勵他不要緊張,放松心情,學院和老師的安慰讓他安心了不少。復試第二天傳來了好消息,小孫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出艙”居家觀察。
4月5日,小孫收到了武漢大學擬錄取的通知。從吉林大學到武漢大學,一場跨越省市的圓夢接力,讓不少媒體紛紛關注報道。
放眼全國,那么多一個人的考場,背后是那么多默默付出的人們。如今,各高校的研招復試工作基本結束。在千萬老師的守護下,一封封捷報帶著學子的夢想,穿透疫情,飛向各地。
竇楠楠(上海外國語大學 )
?????????
來源: 共青團中央
。推薦閱讀: